一、什么是兩業融合
“兩業融合”是指制造業與服務業的深度融合與協同發展,是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。這一概念強調打破傳統產業邊界,通過技術、業務、市場等多維度整合,形成“制造+服務”一體化解決方案。具體表現為:
- 服務型制造:制造企業從單純產品生產向“產品+服務”轉型,如提供設備遠程運維、個性化定制等增值服務;
- 制造化服務:服務企業嵌入制造環節,如供應鏈管理、工業設計服務等;
- 生態協同:通過數據共享、平臺整合,構建跨行業的價值網絡。
兩業融合的核心目標是通過產業耦合提升全要素生產率,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。
二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如何加速兩業融合
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是兩業融合的“催化劑”,其作用體現在三個層面:
1. 技術賦能:打通數據鏈條
- 工業互聯網平臺:連接設備、生產線與管理系統,實現制造過程可視化與服務化延伸;
- AI與大數據分析:通過預測性維護、智能調度等服務,降低運維成本并提升客戶粘性;
- 數字孿生技術:虛擬仿真與物理實體交互,支持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。
2. 模式創新:重構價值鏈
- 個性化定制:利用用戶數據驅動柔性生產,如海爾COSMOPlat實現用戶直連制造;
- 共享制造:通過平臺整合閑置產能,提供協同制造服務(如阿里犀牛智造);
- 服務化延伸:三一重工通過“根云平臺”提供設備遠程診斷、能耗管理等增值服務。
3. 生態協同:構建產業共同體
- 供應鏈協同:基于區塊鏈技術實現上下游企業數據互信,提升服務響應效率;
- 跨界融合:制造業與金融、物流等服務行業數據互通,形成一站式解決方案。
三、數字校園:兩業融合的教育實踐與人才支撐
數字校園不僅是教育現代化的載體,更為兩業融合提供人才與技術支撐:
1. 培養跨界人才
- 學科融合課程:開設“智能制造+服務管理”復合型專業,強化學生產業集成思維;
- 虛擬仿真實驗室:通過數字孿生技術模擬工廠服務場景,提升實踐能力。
2. 搭建產學研平臺
- 校園工業互聯網平臺:對接企業需求,開展制造服務化創新實驗(如清華iCenter);
- 校企協同研發:聯合企業開發兩業融合解決方案,如華為與高校共建“智能基座”。
3. 技術應用示范
- 智慧后勤服務:校園能源管理、設備智能運維等實踐,為服務業嵌入制造業提供范式;
- 數據驅動管理:通過校園大數據分析優化資源配置,折射兩業融合的運營邏輯。
結語
兩業融合是產業變革的必然趨勢,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為其注入技術動能,而數字校園則通過人才培養與創新實驗夯實發展根基。三者聯動,共同構建“制造-服務-教育”協同發展的良性生態,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可持續動力。